10月15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银川市文物管理处“校馆联动”共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学校党委副书记孙冬梅、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生社团以及银川市文物管理处干部职工约100人参加此次活动。

学校党委副书记孙冬梅指出,本次“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进历史建筑,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生动践行。也是一次以“校馆联动”带动“资源联动”的有益探索,以期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构建“场馆即课堂、文物即教材”的育人新生态,用珍贵的文物“发声”,让雄伟的建筑“说话”,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讲授”向“场景浸润”的跨越式升级。
银川市文物管理处干部为师生讲解了银川玉皇阁、银川鼓楼的历史及革命故事,中途还穿插了文物保护法宣传、精美文创体验、印章打卡等互动活动。

现场教学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江燕副教授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为题,从铭记历史、感悟力量、吾辈自强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启迪大家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现场教学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江燕副教授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为题,从铭记历史、感悟力量、吾辈自强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启迪大家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又一次生动尝试,通过将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思政课听众”转变为“红色精神传播者”。
(文/蒙珍珍 图/银川市文物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