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六大行动”落地见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聚焦学生心声,努力打造“活课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为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积极开展师生座谈会。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填写调查问卷,从课程教材、课堂互动、理论学习、实践项目、课程考核评价等不同视角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引路指航”的专业水准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成功探索。思政课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对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反馈、整改和落实,结合不同课程要求,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方面,积极寻找,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魂。
坚持“点学”结合,努力打造“好老师”。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因此,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夯实立德树人主阵地的必然选择。5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文香陪同教指委专家王岳喜进校听课,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璐给予高度评价,强调理论功底扎实,讲授深入浅出,层层剥茧,互动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非常强。5月31日,学院班子成员与共建单位郑州大学副校长刘吕红赴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银川科技学院一线课堂听课调研。听课结束后,刘校长就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鼓励思政课教师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只为一事来,坚守讲台潜心育人,争做政治坚定、情怀深厚的信仰之师,守正创新的有为之师、视野广阔的博学之师、胸怀天下的明达之师,严于律己、人格正直的品行之师。
汇聚育人力量,努力打造“金课程”。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如何办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让思政课跟上时代、贴近学生,上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金课”。6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依据期中座谈会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真知灼见。有教师指出,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胸怀“国之大者”、紧扣“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洞察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教师指出,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就要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善于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把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讲授、案例讲解中,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区情,打造更多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的精品课程。还有教师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衔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生发展,结合宁夏产业转型升级实际,分别与宁夏无线电博物馆、自治区地质博物馆、自治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监测中心等单位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联合开展了“生态文明进校园”“走进北控水务银川第一再生水厂”“同育幸福‘石榴籽’ 共建美丽新宁夏”“永不消逝的‘半部电台’,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等“开学第一课”,切实推动“大思政课”教育走深见效,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文、图/程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