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近年来,宁夏借助枸杞道地产区优势,以发展精深加工、延伸枸杞产业链为支点,以中卫市中宁县、沙坡头区等核心产区,着力打造“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在枸杞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品牌化引领、市场化运作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月8日到9日,学校团委组织能源化工学院团总支“聚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以“枸杞之力”, 助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能源化工学院聚青年志愿服务队首先来到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郝集村。在农户马德勇(队员亲切地称其马叔)家里,马叔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介绍了目前兴仁枸杞的品种、病虫害防治、采摘方式、烘干设备及工艺以及近几年的收成等。他说未来希望兴仁枸杞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借助同学们的“青年之光”广泛宣传。在马叔家种植园,同学们学习采摘技术和要点,减轻农户劳作压力,体会劳动的幸福,并感受务农的艰辛与不易。



走进郝集村村党支部,能源化工学院党总支与兴仁镇郝集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郝集村党支部陈卓书记对志愿服务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为大家介绍郝集村农业产业现状,郝集村主要种植枸杞,辅以种植硒砂瓜、玉米、小麦等,2023年建立枸杞园区一个。能源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马辉教授就能源化工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同学们参观了村党支部党建阵地,双方还就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中宁国际枸杞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是集枸杞交易、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发布、观光旅游、枸杞及黄河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到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通过与多个摊位的负责人面对面的咨询、交流,“聚青年”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近几年市场上枸杞的货源、品类、线上线下售卖形式、价格走势以及发展态势,在成品区,了解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品种枸杞的区分方法。
同时,志愿服务队同学对当地的商户和消费者分发普通话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并为摊位负责人及消费者讲解认真学习、练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讲好普通话可减少买卖双方沟通阻力,增进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助力宁夏枸杞产业发展。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公司),志愿服务队同学们了解到该研究所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成分分析、精深加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走进种植基地,同学们观察了不同的枸杞品种之间根、茎、叶、果的区别,感受到了枸杞研究、迭代种植的不易,使大家体会到只有倍感珍惜当下,潜心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走进宁夏枸杞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脚步,通过学历史、听故事、品味道、看产品,同学们知道了枸杞的来历、味道、生产包装过程以及枸杞苗、枸杞、枸杞树所产出的不同产品,以参观、体验的方式,了解到枸杞的种植历史、药用价值、食用方法及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青年”志愿服务队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户的不易与辛勤付出。同时,同学们在边看边学中也在思考如何推动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包括如何提升农户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如何探索新的市场渠道以及开发新的产品等方面贡献个人青春力量。能源化工学院团总支将在学校团委领导下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社会实践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乡情、民情,在“行走的课堂”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真看真听真学真干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文/苏小虎 图/聚“+”新媒体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