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审核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力量,了解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根据学校团委工作部署,7月15日至7月17日,旅游管理学院“臻旅”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学生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和对非遗技艺的热爱,踏上了暑期“三下乡”的实践之旅。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聆听红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西吉县将台堡长征会师纪念园。同学们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参观了三军会师纪念馆,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吸引着实践团成员不时驻足端详,仔细阅读,相互交流;聆听了红军长征英雄事迹,感悟长征精神。

牢记领袖嘱托,坚定团结奋斗。实践团成员贺美钦同学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了回汉各族人民携手共进、相互扶持的民族团结故事《单家集夜话》,带领人民群众重温了红军长征与将台堡胜利会师的光荣历程,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追寻长征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走长征路,登胜利山。7月16日清晨,实践团成员冒雨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在2.5公里的“红军小道”上,同学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为参观的游客讲解了从江西瑞金到陕北长征路上重大事件的18个主要场景,带领游客探寻着当时的红色记忆,身体力行讲好中国故事,共同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

忆党史,守初心。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与来自甘肃医学院、宁夏师范大学、沙塘镇青年志愿者的暑期实践队相遇,共话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访百年砖雕,品匠人匠心。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来到隆德县凤岭乡魏氏砖雕传承基地。在第五代传承人魏亚龙先生和总经理高银燕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魏氏砖雕展示馆,感受着传统技艺的魅力与价值,并详细了解了魏氏砖雕于艰难中焕发新生的发展历程以及从保守到逐渐开放的传承脉络。师生们积极建言献策,以支部共建互学的形式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艺技走进高校校园和青年学生的视野,将为魏氏砖雕注入新的活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旅游管理学院2024届毕业生李静现为魏氏砖雕文创研发与研学策划负责人。她用娴熟的刀法展示了精美绝伦的砖雕技艺,耐心指导大家如何使用工具,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的感受了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走进千年古县 漫步古村巷道

千年隆德,百年老巷子。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隆德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博物馆展陈,了解了隆德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革命征程。

随后,全体成员又来到老巷子,在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红色精神的同时,面向老巷子的商户、当地居民和游客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宣讲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让大家认识到学好普通话不仅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在工作方面也能为村民提供更多机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力量。

走进西部福地,探索乡村振兴。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西吉县龙王坝。师生们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结合学院专业特点,深入龙王坝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走访,并围绕着乡村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故事两个核心与焦建鹏书记展开了交流,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底蕴、自然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的锻炼,更是青年学子与革命老区的一场心灵对话。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作为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今后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马丽英)

上一篇:乐享塞上·颐养宁夏——人文教育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团队赴宁夏老年博览会开展教研活动

下一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崭新面貌开启新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

关闭